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管理 -> 规章制度 -> 正文

威廉希尔WilliamHill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办法

来源:威廉希尔WilliamHill 发布时间:2021-09-09 点击:

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是针对目前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纠正与预防措施,达到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目的,是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重要环节。为完善“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敏捷响应-有效改进”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循环机制,强化对教学质量问题的分析和改进,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建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管理主体

1.专业层面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主体是学院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组。学院建立一个工作组,组长由主管教学经理担任,成员包括专业负责人、系部主任、督导专家。

2.课程(教师)层面的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管理主体是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控制小组,通过小组形式,实现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的“常态教研”。建立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控制小组,应以课程组或教研室为基础统筹安排建立,小组应明确组长与组员。每学期初,学院根据学期教学任务,部署控制小组的建立工作。系部或教研室为控制小组建立的责任主体,具体落实相关课程控制小组建立工作。

二、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工作管理流程

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活动以一学期(课程)或一学年(专业)为一循环持续开展,基本程序包括四个阶段,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置。

1.计划阶段(每学期教学结束后进行)

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制定改进的目标,确定达到目标的措施和方法。

(1)分析教学工作现状,找出存在的教学质量问题点。问题点是存在或潜在的质量问题,包括未能达到规定要求或可以加以改进的两种类型。这些质量问题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或者影响了员工学习的有效性与效率。通过对员工的调查、座谈、评教信息、领导听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信息、各级各类评估、教学检查等渠道来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标准对照、与国内外标杆性教学的对比来寻找自身教学的差距。在分析专业教学现状时,要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度和符合度,对毕业要求、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教学活动、教学条件进行客观分析。教师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现状时,要对照本门课程教学大纲,从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角度进行客观分析。

(2)分析产生教学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要逐个问题、逐个因素加以具体分析,避免主观、笼统。

(3)针对找出的问题、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教学质量改进措施计划,确定改进项目。措施要具体、切实可行,预测其效果,并确定完成时间及责任人。

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后、下学期开学前组织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填写《教学质量自我诊断表》。在下学期开学一周内完成《教学质量持续改进项目汇总表》。

2.执行阶段(新一轮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

按照制定的计划和措施,认真周密执行。实施中如发现情况发生变化,应及时修改计划。在此阶段,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是课程教学质量改进项目实施的责任人。教学经理、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控制小组长应把好关。

3.检查阶段(新一轮教学过程中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跟踪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开展情况。分自我诊断与外部评价两种。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根据所制定的措施计划,检查改进进度和实际执行的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进行自我诊断。

4.处置阶段(新一轮课程教学结束后,假期至新学期开学阶段)

专业负责人、任课教师做好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总结分析和交流工作。总结中要对问题、原因、措施、实施过程、实施效果、下一步计划等进行阐述,填写《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信息表》。

以教研活动形式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总结工作经验,巩固改进成效,固化今后执行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本循环教学质量改进中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质量改进循环实施。

三、做好教学质量改进工作材料的归档

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完成了一个循环,要及时总结取得的成果,将成果材料进行整理、归档。

修订日期:2021年9月

版权所有  © 威廉希尔·(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 黑ICP备12004996号-1公安机关备案号 23060402000015